2009。臺北縣社區劇場種子培訓

2009年臺北縣社區劇場種子培訓工作坊記要(一)

文/曾令羚

八月,莫拉克風雨肆虐過後的週末,一群社區劇場的生力軍,在淡水的水碓活動中心相遇,有的人來自兒童教育領域,有的人來自社區大學,有的人從事了多年的社區營造工作,更有的人已經在社區劇場裡玩過、笑過、哭過,再從自己社區的劇場走出來。他們的背景各不相同,但都帶著一股對社區劇場的好奇與求知欲,來到淡水,參加今年度臺北縣社區劇場種子師資培訓工作坊。

我們從不給種子們一個解答,告訴他社區劇場是什麼,而是邀請他進入劇場,跟我們一起經歷這段過程。就從鬆動身體的慣性開始吧!用腳掌的不同部位著地,我們在空間中自由走動,墊著腳尖、翹著屁股或是像喝醉酒一般的走路,漸漸卸掉社會角色給我們的束縛,軟化我們的身體姿態。用眼睛打招呼?不夠看,試著用手肘、膝蓋、肩膀、屁股來打招呼吧!跟這些陌生人有點熟悉了嗎?接下來,藉由身體相連的遊戲,盡量扭曲、開發每個人的肢體,嘗試完成每一道指令的同時,也試著跟夥伴建立更親密、更信賴的關係。

「咚!」淑雅老師的鼓一敲,「搶人嘍!」夥伴們七手八腳、不顧形象的見人就抱,搶不到人的夥伴,只好抱著鼓,成為下一位發令者。好笑的是,一位夥伴哭喪著臉說:「我也想發號施令啊,可是我快拿到鼓的時候,突然身體就被人拖走了!」喔!不只搶人困難,原來搶鼓也不容易呢!在這個遊戲裡,每一次的相遇就像是多年不見的老友重逢,快速的打破人與人之間的隔閡,回到童年的單純快樂。但是,遊戲不只是遊戲,從中還引發出各種領導與服從的合作關係、身體界限的自我覺察,經由遊戲過後的團體討論,發現劇場遊戲蘊含的意義。迥異於團康活動,在社區劇場裡透過大量的提問、對話、反思,即使相同的遊戲也產生出不同的意義,構成了每一次劇場活動與成員互動交織出的獨特存在,讓參與者在劇場中的主體性鮮明了起來。繼續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