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丁格爾》劇評

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青年團‧首齣論壇醫療劇《難丁格爾》試演

于善祿(台北藝術大學講師,原文刊載於1015/09/04作者個人部落格)


時間:2015年8月31日,週一13:30

地點:應劇中心排練室

這齣論壇劇其實有參與今年(2015)的臺北藝穗節演出,但因為正式演出的場次(09/06,19:00,納豆劇場;09/13,15:00,19:00,牯嶺街小劇場)我已經都安排別的行程了,所以一得知有此試演場次,便前來參與。

這幾年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在賴淑雅的主持之下,積極地製作推出專業的論壇劇,除了《小地寶》及《一僱二主》等正式的年度演出之外,也引進新加坡戲劇盒藝術總監郭慶亮所帶領的論壇劇場工作坊,以培養台灣在論壇劇編、導、演、丑客等各個層面的年輕儲備人才;再加上賴淑雅近年也有機會在部份大專院校的戲劇相關科系教授社區劇場與論壇劇場的理論及實務技巧,漸漸地吸引了一些年輕學子願意投入到論壇劇的創作行列,可以說,這次要在臺北藝穗節裡頭演出《難丁格爾》的青年團,應該就是這樣的成果展現之一。

這次的《難丁格爾》,主要針對的是年輕人面臨工時長、畸形排班、工薪少,進而引發對職場排班制度、職場倫理、個人的願望與夢想之間的衝突困境;由於故事設定在某家醫院的護理站,所以可能也會觸及醫療制度、醫院評鑑、醫病關係、人事管理與升遷制度、個人的生涯規劃等諸多社會現實層面的議題。

這個論壇劇的主題及內容,主要都是由這群青年團的年輕朋友所討論、發展出來的。根據藝穗節節目手冊第124頁下欄的介紹,青年團成立於2014年6月,「團員網羅各大專院校戲劇本科/非本科的學生及對應用劇場實務有興趣的工作者。經寒暑期工作坊及實習見學後,希望以論壇劇場為對話媒介,在展演過程中邀請觀眾取代劇中人物,共同思考身邊的種種議題。」

在丑客的引導之下,這次主要讓觀眾討論兩個劇中角色所面臨的困境。首先,是對畸形班表表示不滿意見的護理師君竹,她之前曾經因故而離職,但後來卻又回到同一家醫院擔任護理師的工作。從小就對護理師的工作充滿抱負和理想,但當真正投入到這個職場之後,卻發現諸多現實的不合理,畸形班表就是其中之一,也是該角色在理想與現實遭遇衝突的形象化表現,她為了合理的班表而據理力爭,也和主任最關心的醫院評鑑、護理長的統籌管理、資深護理師的冷嘲熱諷之間,產生了一些衝突,她的個人社交與作息、健康均不得不受到影響。

另一位陷入困境的角色,則是剛從實習生轉為正職的年輕護理師千柔,因為畸形班表使得她連續幾天都值大夜班,導致她精神不繼,且不慎將錯誤的藥劑注入病患的體內,所幸病患最後轉危為安,但是病患家屬要求醫院要賠償、道歉;主任正面臨醫院評鑑在即,不願以醫院的名義出面代表賠償、道歉,欲使千柔以個人的醫療行為疏失來了結此一糾紛,還要千柔去和家屬談和解,並且要千柔先行辭職,與醫院做切割,並口頭承諾待評鑑之後,若凡事一切順利,會想辦法再讓千柔復職。千柔當下面臨賠償、道歉、辭職,甚至還有學貸尚未還清等多重壓力,困境相當窘迫。

在故事中出現的院方人員有主任、護理長、資深護理師、去而復返的君竹、年經新進的千柔,另外還有病患家屬。可以看得出來,丑客所挑出來的兩個困境角色(我比較好奇的是,這是丑客在演出一結束就立刻挑出讓觀眾討論,而不是先和觀眾稍微討論一下看完演出之後,劇中的壓迫與困境狀態的結構與分佈情形,一般應該都會這樣才對),都是處於醫院體制中的基層人物,而且她們的困境不只夾處在醫院管理與畸形班表之間,還可以感受到來自於她們的理想、願望與個人現實條件的逼壓與衝突。

每次看完論壇劇的戲劇呈現部分,當下總會覺得這些受壓迫困境的角色,其可轉圜的餘地好小好少,但經過和鄰近的若干觀眾討論後,似乎又可以找到一些可能解決的方案,只是,方案所針對的事件問題時間點若愈遲,其所面臨的問題嚴重性通常就愈大,反之,則可能較小。

我發現我在討論時,通常一開始會有些問題需要再稍做釐清,有些想法會先丟出來供大家討論,我也想聽聽大家的想法,但通常過了這個階段之後,我的討論發言就會比較少了,多半只是聽其他成員的想法,而且有趣的是,這種時候,專業的意見就會漸漸多起來(比如這次論壇劇所觸及的「醫事人員過勞問題」),我通常就是在聽,在學習。而且我也發現,我的發言,通常比較傾向提問型與討論型,比較欠缺行動方案型的語言與想法,這應該是某種個性的顯露。

經過這一番的試演、分組討論、角色取代,以及最後由賴淑雅所主持的總結討論,應該可以讓這群青年團的演員與丑客,更能體會到論壇劇真正在演出時的諸多不可預測狀況,尤其是來自觀眾的各種「出招」,演員必須在合理的角色情境中「接招」,並臨場做出反應,那的確是一項挑戰;希望青年團可以持續下去,這樣才有機會能夠接觸更多不同的觀眾,並累積論壇劇的實戰經驗,這才是名符其實的「青年團」。


地球戰士李海生

2015/09/06 19:00

原文網址 / http://211.72.204.97/156taipeifringe.Web/StarContent.aspx?StarID=903


很不容易的一個夜晚。


以「論壇+劇場」的雙重形式作為媒介,想引導觀眾討論一個社會議題,這不容易做到,何況論壇劇場還想以「問題解決」作為導向,讓民眾進入角色。就劇場的部份,演出的議題故事因是活生生血淋淋的事件,其「真實性」如何使用戲劇的方式呈現?而所謂真實的部份,又是何種立場出發的真實?光是戲劇的立場、真實性、戲劇性這一部分,對於論壇劇場的工作者們作為一個創作者以及一個人,都會是不間斷的沈重挑戰。


而論壇又與劇場、演出或者觀戲是完全不同的一回事。參加論壇的人,各有不同社會位置,若是基於關心議題而來(觀察今晚的論壇劇場,很多觀眾都屬於此類),就會對議題抱有各自不同的情緒與意見──因為討論的事件本身與他們太相關了;即使經驗上與議題沒有相關,也會因為關心一個社會上的真實處境,而變得格外在乎戲劇所提出的種種「狀況」。因為是活生生的人所發生的事情,它就已經和討論一出戲劇的美學或者劇本的邏輯性有不同的強度了(我相信這種觀眾的進入與介意也是論壇劇場的本意)。論壇劇場企圖使用一種形式(定義角色困境、請觀眾試想解決問題的方式、帶上「角色信物」親自演演看)引導觀眾們在這種既成的模式下認識或者思考此問題,在我看來和現實所發生的狀況是會有落差甚至衝突的。


在看完戲劇之後,觀眾的狀態紛陳,有的是前護理人員發表感言(希望大家多體恤護理人員的辛苦,而且很訝異健保時代之後的醫院狀況又變得更糟),有的是初次認識議題的人,還對於戲劇所呈現的困境想多了解(她們為什麼不能合作對抗醫院?),而有的就是護理人員工會的組織者,希望能喚醒護理人員的勞工意識。這些紛亂的狀態,其中有基礎知識的被補足、有情緒被勾起的需要抒發、有隱含著可能會發生的尖銳立場不同之間需要的互相對話與喊話、還有民眾們對於論壇劇場的不熟悉需要慢慢進入狀況......首先,兩個小時戲劇+論壇的時間,絕對是不足夠。在時間不夠的情況下,所謂「試圖改變劇中角色被壓迫的處境」這個目的,就會流於形式。(我覺得需要的時間大概是所有參與者必須投入為期2-3天的營隊或工作坊,同時也需要具有相關知識的人員進入協助)


探究的深淺也會是一個問題。戲劇已經將特定角色實際人生呈現如是,若說戲劇裡存在一個公共的議題,議題的公共性之於每個人是什麼?角色實際的困境究竟如何界定?造成此困境的社會結構該如何講述?每一個大小制度面又如何環環相扣?一場論壇劇場想要走到哪裡,可深至理解一個社會議題之所以造成背後的緣由乃至思索解決方案,也可以是淺淺地僅是提供民眾們這個議題的初步教育(在這一點我是非常肯定當晚演出的用心與成功的)。但還是要說,若是要以「解決困境」作為企圖,那麼的確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最後,既然是一場公民論壇(透過論壇劇場的形式展開),「立場」就是一個不可能迴避的問題。在我很淺薄的印象(或期待)裡,受壓迫者劇場是基進(radical)的,企圖透過劇場達成被壓迫者的解放。我並不清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青年團之所以推廣論壇劇場的用心,但當晚的〈難丁格爾〉,戲劇本身是有了立場了,演員們如何扮演角色,其實也都包含著立場(包含飾演主管的男演員十分用力地扮演冷血與世故);然而到了論壇的部份,工作人員們的立場似乎又都消失了--我們是也應該同情院方?或者不同情?又或者若不同情,該用什麼眼光來看待院方的壓迫?護理人員們在勞動現場,是那個被壓迫的一方嗎?若是,是什麼造成他們的被壓迫?論壇使用「討論每一個角色的困境」這個較中性的開放式提問來界定觀眾們的戲劇思考與行動,若觀眾之中不存在任何對議題有深入了解或者有立場的人,那麼整個論壇劇場便很容易流於空泛的討論。


雖說了這麼多,今晚的首演仍然是一場用力與精采的嘗試。這個精采不只來自應用劇場發展中心、也來自現場投入參與的護理從業人員、觀眾們、及提供此平台的台北藝穗節(讓這個議題可以觸及更廣大的對象)。戲劇之於社會、之於社會中人的改變,究竟能作用到什麼程度?「論壇劇場」選擇了一條單刀直入、也不容易走的路徑,而從現場非常多位認識的社運/文化工作者、工會運動組織者以及劇場工作者看來,這真的是一個大家都在乎的問題。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張輯米

2015/09/06 19:00

原文網址 / http://211.72.204.97/156taipeifringe.Web/StarContent.aspx?StarID=903


《難丁格爾》是探討醫療過勞導致的醫護問題,劇中新進8天的小護士千柔,因為醫院非常缺人所以很快就簽約成為正式護士,卻在上班班表變化太大(大夜、白天、小夜混上),導致過勞甚至造成醫療疏失,而醫院面對千柔這樣的情況卻要切割讓她獨自承擔,千柔該怎麼辦呢?


論壇劇場是一種很特殊的劇場形式,演員們先花十幾、二十分鐘將故事情節演出,而這些情節往往都是一些現實中的兩難。接下來,就會邀請觀眾一起討論該如何解決,進而邀請觀眾上台取代場上的任一演員,代替受壓迫的角色來解決問題,然而帶領觀眾討論以及處理觀眾上台取代則都是由一位丑客(Joker)負責。


一般來說,論壇劇場所要論壇的通常都是現實生活中常常發生,卻因為風土民情或各種因素而產生的壓迫,為的是要讓習慣被壓抑的民眾,能夠意識到原來這樣對他人是壓迫,以及最重要的是意識到自己可以站出來為自己或他人發聲。如果該議題已經產生了立法的需求時,或是現行法律的不足時,就可以嘗試「立法劇場」,讓民眾直接論壇取代各種法條的可行性。


而今天演出的單位包含丑客是由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的青年團,演出本身有把醫護過勞的問題點出來,而且丑客也有接收觀眾的意見。只是演出時間實在有點太長,而且有幾個地方還花了時間,以獨白訴說被壓迫者的過去心境,使得觀眾已經冷卻進入「看戲」狀態,並固著在觀眾席。


7點開演,包含說明、介紹、示範,8點才全部演出結束,等觀眾討論拉裡拉雜的事情之後,已經8點半。只是今天是個比較特別的演出,觀眾席有許多醫護人員,因此現場也聽到了各個護理員甚至護士長的心境抒發,讓現場觀眾知道醫護問題是個非常嚴重而且暗黑的問題。能想像嗎?大夜裡的醫院照護,一個護理員要照顧三十個病患,而且早期護理員還不適用勞基法,而現在就算適用,投訴勞工局也可能被院方惡搞。


只是可惜的是,那位侃侃而談的護理員並沒有站出來取代,為劇中的小護士解決困難,即便這位觀眾說自己曾經也是那個小護士。被壓迫者會存在,往往是另一個被壓迫者的壓迫而生,彼此都有不得不為的苦衷。論壇劇場它不要你在台下抱怨訴苦,而是要你為你在乎的去做,行動才是這個形式中最重要的,因為在台下說的再多,都只是支持台上壓迫的共犯。


雖然現場如同現實社會一樣,願意自願站出來的人並不多,當然,也有很多是想上來只是還沒行動的;不過最終還是有兩位觀眾上來取代,其中一位還是護理工會(註)的會員。她除了在這個論壇劇場站出來,在自己的工作崗位上也是,這也讓我在回家的路上思考著,在我們的工作裡面裡,有著哪些我們明明知道不合理,卻隱忍讓其得過且過的事情呢?


註:台灣基層護理產業工會 https://powerfulnurses.wordpress.com/

其它意見:丑客的工作不只是主持人訪問觀眾,還要看見以及聽見觀眾真正想說的,當一旦重複或是偏題的時候,必須想策略去轉化。不是像心理醫生的傾聽,畢竟最終還是需要行動,而丑客最大的目的就是引導觀眾行動。此外,演出後讓觀眾要做的事情,需要有清楚的指示,否則就會浪費太多寶貴時間。


在觀眾取代的應對上面,演教員除了身負「演教員」的任務,別忘了「角色」,畢竟觀眾要看的是角色面對的方式,而不只是「演教員」的各種引導或確認策略。在觀眾取代了竹君面對千柔時,千柔在現場就好像不斷地確認觀眾的策略,卻沒有看到千柔的行動到底是什麼,而觀眾也以為千柔可能沒有聽懂她說的,以致於不厭其煩地再解釋。那裡理論上應該是可以到下一步,進而尋求工會協助的。

演出場地:納豆劇場

劉育寧

2015/09/13 15:00

原文網址 / http://211.72.204.97/156taipeifringe.Web/StarContent.aspx?StarID=903


劇名「難」丁格爾取得真好,以白衣天使代表「南丁格爾」的過勞問題作為出發,而後引出勞雇關係、醫病關係等議題,並選擇以「論壇劇場」的方式來作為演出形式也很有意思,明確地表達出其不僅想要創作,更想要關注社會問題。


遷就論壇劇場的特殊形式,在和觀眾介紹並建立關係時花了一些時間,真正的演出並不長,重頭戲放在演出後的觀眾參與。演出的部分很聚焦,點出了主要問題幾乎都是普遍工作都會遇到的,像是階級(前後輩、排班不平等)、違反勞基法(試用期的不足、工時過長)等,劇情的最大轉折類似近期發生的八仙塵爆意外,在既有人力已嚴重不足的情況之下,大量傷患突然湧進對醫療體系造成更嚴重的衝擊,甚而因此造成醫務人員的工作疏失。


為了將觀眾的目光聚集在核心問題「醫護人員過勞問題」一事上,編導有意的簡化了其他可能更有戲劇性或更讓人物更加完整、立體的部分,如讓醫護人員多數以(太過)善意、正面的方式出現,盡量簡化控制變因的部分,如護理師的人格特質等,假設了每一位醫護人員對此份工作皆充滿熱忱。少數涉及個人升遷的部分也談得相對保守。而這樣的選擇有利有弊,的確聚焦了議題、也的確讓人物設定相對扁平。


全劇結束後,丑客(接續主持論壇的領導者)上台,引導觀眾討論,並且邀請觀眾走上台一同想方設法解決問題。以我參與到的場次來說,我認為丑客的場控能力尚需加強,包含該如何簡要重述觀眾的回應、該回復到哪個場景、該哪幾位創作者參與、該如何引導觀眾討論等等,若能更反應更快、更機靈的串接效果應會更好。


最後,既然是論壇劇場,觀眾的參與成為必要條件,那如何準備好迎接觀眾的即席反應變得非常重要,我個人覺得稍有不足的是希望劇組以更尖銳的提問來對待觀眾的反應,這部分需要非常充足的準備。如今天一位觀眾的提議是開記者會解決問題,很明顯他需要說服事主願意面對記者,事主演員重現此場景時,對觀眾實在太過客氣了,大可以更直接的方式強調自己曝光的難處,這才會形成對話的可能;又如最後一個觀眾提出說服病人家屬的解決方式,劇組同樣沒能夠以足夠的能量和這位觀眾的提議產生討論的空間,反而是蠻容易就接受這個提議了。


這是全戲我覺得最可惜的部分,我絕對相信劇組對於觀眾的提議多數都已經進行模擬,也選擇以和緩客氣乃至於鼓勵的方式對待觀眾,但若是真的想要讓議題走得更深、讓觀眾參與的更深,那稍微「不安全」的方式也許能激起更多的火花。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

緣綺

2015/09/13 19:00

原文網址 / http://211.72.204.97/156taipeifringe.Web/StarContent.aspx?StarID=903


老實說今天之前我完全不知道甚麼是論壇劇場,平常如果讓我看到節目介紹就告訴我他是論壇劇場,我也不會想看,感覺聽起來就像是會看到像電視一樣,一堆名嘴在那裡吵吵鬧鬧的。何謂論壇劇場?節目單上介紹:這是巴西劇場工作者奧古斯・波瓦提出的「受壓迫者劇場」形式之一。他以戲劇作為探討社會議題的媒介,改編日常生活中具有公共討論性質的社會事件為劇情,觀眾透過觀戲來思索討論議題,再上台即興介入演出,試圖改變劇中角色「被壓迫」的處境。文字介紹非常清楚,當觀賞之前看到節目單上這段字,我還是不清楚這戲想做甚麼,會變成什麼樣,而且感覺上這段文字給人一種距離,讓人不好親近。


就連一開始丑客(就是主持人),她在介紹、說明、協助現場觀眾破冰(一開始還真不明白為何要先認識一下旁邊的人)、並演練遊戲規則時,都讓我覺得很疑惑,我今天是要來看戲的嗎?還是要做甚麼?


其實這不是一齣完整的「戲劇」,他最終目地是要引發思考,要讓人設身處地的為當事人想,去感受當事人的情境、情感,這場演出在欣賞時必須放下「我是來欣賞演出」這件事,而是要注意看劇情發展並將自己站在角色立場上去思考自己遇到這樣的狀況時會怎麼做。


演員們的表現很棒,一開始雖有些緊張且卡詞,但後面融入後就完全把冷酷主任、超時護士的無奈、遇到醫療糾紛的慌亂等等,演的很好讓人看的都擔心、緊張了起來,演到角色所面臨的困難全部出現之後,丑客出場讓戲暫停,協助觀眾整理出角色分別遇到何種困境後,接下來讓觀眾分組進行討論,各組挑一位角色下去討論若自己是他,那該如何面對困境?要用甚麼實際可執行的方法去走出困境。很有趣的開放討論。因為個人看戲習慣將自己帶入角色中去想像自己若是劇中人,我會怎麼做,所以這點帶入就對我沒有困擾。但一般人看戲就只是看戲,很少有人會去注意若自己是當事人該怎麼做,這件事。這場學生、一般上班族居多。少有醫療界人員,故大家的想法也各有不同。


其實整場演出尤其好看的是上台觀眾的反應,上去前的胸有成竹,覺得自己組說出方案一定能解決困境,但當「真正」站在對方立場去執行時(下去扮演那個角色),才能真正知道對方的難處在哪!想像是一回事,但身為當事人有時還要面對許多無形的壓力,並不是事情想怎樣就能解決的。


整場演出雖然他們在流程的控制上、觀眾的引導方面並沒有很完善的讓每一場觀眾都去思考、融入他們的議題內,但至少他們做了,很多事情不是去做就能馬上見到改變,而是需要時間發酵,就像電影《讓子彈飛》般,需要時間才能看到成果,但,如果都沒有人願意改變、願意去做,那永遠不會有成效,而這個團體很可愛,願意為社會做這樣的事,值得鼓勵,也需要再加油。

演出場地:牯嶺街小劇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