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找露西亞》劇評

我看《尋找露西亞》

顧玉玲(社運工作者,本文原載於作者個人臉書2018-3-25)

「尋找露西亞」是部以觀眾參與為核心的戲。從一名移工露西亞的逃跑,回溯她的勞動現場,採多重視角,映照出雇主、移工、仲介的真實處境,非常動人。

這齣戲,花最大的力氣和現場觀眾互動,照顧觀眾的學習,協同觀眾共同思考與探索。打從一開始自我介紹的暖場,導演就不斷邀請觀眾相互看見、分組討論,甚且上台直接進入角色露西亞的位置,演出不同的可能性。今天的觀眾們都太可愛,露西亞被雇主要求接受免加班費的不休假勞動時,和我同樣坐在前沿地面的幾個學齡前孩子,立即反射性呼叫:「不要!」另一名因弱視看不清楚但全程聆聽投入劇情的白髮大哥也大聲說:「不可以!」面對不合理的剝削,老的小的都直覺萬萬不可。但在場已成年的觀眾們已然知曉現實生活裡,勞雇關係的權力不對等、談判籌碼極度懸殊,只能很務實地熱烈討論對策,認真幫露西亞提出了退讓忍耐、錄音存證、結盟阿嬤、誘騙簽約.....等等行動方案。觀眾們一一上台為露西亞發聲,但平行空間裡每一個行動方案都碰撞到結構性壓迫,多半退無可退近乎無功而返,哄堂大笑中是隱藏的不安與無力,「逃」簡直已是呼之欲出的結論。

邀請觀眾即席演出的戲,編導和演員其實要更辛苦,對相關外勞政策、移工處境都要做足功課,才得以在千奇百怪的觀眾回應中,作出最貼妥及現實的回應,同時也釐清觀眾對政策不明的亂打混仗。這一點,「尋找露西亞」的團隊表現得非常好,雖不見犀利批判,但已清楚揭露制度的不公平。想來,之前導演賴淑雅與桃園群眾協會庇護中心移工們的長期的戲劇課程,已然累積了紥實的認識。演員們也夠用功用力用心。

為了讓出更多的敘事空間給觀眾,戲劇情節與人物塑造就不免簡化,但「尋找露西亞」已是非常有誠意地避免刻板印象,轉以動態的張力,引導觀眾陷入矛盾掙扎的困境,共同思考。我很喜歡仲介父女互動的橋段,讓常為外勞政策背黑鍋、遭妖魔化的仲介,也有機會以父親、受雇者的立體樣貌出現。還有力爭露西亞權益的高中女生芸芸,被焦頭爛額的母親喝斥「不然週日你去照顧阿嬤」一時噤聲難言的舞台張力。我想都很能牽引觀眾借位思考:如果是我,會怎麼做?.........而這種「與我有關」的聯結與召喚,從來就是藝術再現最核心的概念。

期待「尋找露西亞」到更多的校園與社區,和大家一起反身思考我們共同的處境,以及行動的可能。謝謝很厲害的劇組團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