搭起劇場與社區的橋樑--從「新竹縣社區劇場培力計畫」談起

Post date: Apr 16, 2013 6:43:49 AM

文/曾令羚(台灣應用劇場發展中心專員)

做為社區劇場的工作者,我們不是到社區去找觀眾來看戲,也不只是到社區去找居民來演戲,我們是在促成一個劇場在社區裡發生,讓人們在劇場的有機互動中,看見自己、看見他人,進而看見社區和社會。從這個促成者的角度來看,社區劇場的工作就不只有在劇場的有形空間裡,在劇場空間之外的人際互動、組織培力,在劇場形成之前的資料蒐集、社區訪視、說明和體驗活動,種種的探索和嘗試,其實占了社區劇場工作中相當大的比例。經常,在種子培訓的工作坊裡,熱血沸騰的學員們會問我們:「社區劇場如何做?有沒有一套SOP(標準作業程序)?」我這個以中心為家、誠懇的年輕人真的要老實跟各位說:「沒有!」淑雅老師也沒有把一套SOP鎖在保險箱裡,中心有的只是一些跟社區接觸的實務經驗,因著每一次合作對象、社區與人的差異,新的經驗經常會推翻舊經驗,讓我們學習更謙虛的面對民眾。當然,我們還是很樂於將籌備社區劇場的學習過程分享給大家,但在看見這些經驗的同時,更希望您能看到這些工作背後,因應社區的變動不居而產生的彈性與應變。就從今年度新竹縣社區劇場培力計畫說起吧!──以政府委託案的方式進入新竹縣,社區劇場被設定為初階的社造培力工具,與社區閱讀、社區影像、藝術家駐鄉計畫,同為社造平台中的一員。2007年中心因執行文建會社區劇場推廣計畫,在新竹縣輔導了北山社區劇場的成立,也訓練了三位種子,但除此之外,社區劇場對於新竹縣境內多數的社區而言,仍是新鮮而陌生的。繼續閱讀


*找不到後面的內容